科室地位:蕪湖市“十三五”重點中醫???,安徽中醫藥大學中醫兒科學碩士研究生培養基地,安徽省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兒科培訓基地,蕪湖市2019年青年文明號。集臨床、科研、教學為一體具有鮮明中西醫結合的特色科室,既有深厚的中醫學術淵源,又有強大的西醫實力,在省內享有較高的聲譽。
技術力量:現有專業技術人員39名,副主任醫師7名,安徽中醫藥大學碩士導師2名,副教授2名,中級醫師10名,中醫師3名,醫學碩士學歷7名。
醫療設備:便攜式監護儀、中藥經皮治療儀、霧化治療儀、全自動靜脈輸液泵、微量血糖測定儀、心電圖儀、小兒肺功能儀、除顫儀等先進設備
科室特色:以“咳喘疾病為優勢,脾胃疾病為特色”發展模式,注重發揮中醫中藥優勢。逐步形成中醫中藥、內病外治、內外法并用的診療特色,相繼開展中藥灌腸、中藥熏洗、中藥外敷、推拿、捏脊、中藥膏方、中頻藥物導入、磁熱療法及小兒香囊等外治療法。
??茖2V问潜緦W科突出的特色優勢:
1. 采用冬病夏治,冬令膏方等標本兼顧、內外合治的方法,治療及預防兒童支氣管哮喘、反復呼吸道感染、過敏性鼻炎等。
2. 穴位貼敷治療小兒咳嗽、哮喘、腹瀉、腹痛、嘔吐及腮腺腫大等。
3. 中藥藥浴治療小兒濕疹、病毒疹及外感發熱、新生兒黃疸等。
4. 中藥香包佩戴增強抵抗力,預防感冒、流感和手足口病等傳染性疾病。
5. 根據“藥食同源理論”,研發“小兒醒脾開胃膏”適用于厭食、身體消瘦、發育遲緩、面色萎黃、貧血頭暈、大便溏稀的兒童;“兒童補肺強體膏”適用于經常感冒、咳嗽,或有哮喘、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道免疫力低下的兒童。
6. 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抽動癥、多動癥療效肯定,副作用小,復發率低。
7. 對小兒過敏性咳嗽、支氣管炎、肺炎、哮喘、腺樣體肥大、鼻炎、厭食、腹瀉、遺尿、便秘、過敏性紫癜等常見病、多發病。充分發揮中醫藥的辨證論治優勢,療效確切,副作用小。
學術氛圍:科室多名醫護人員到上海兒童醫院、上海新華醫院、南京兒童醫院、南京婦幼保健院、安醫附院、省兒童醫院進修學習。主辦多期國家級、省級及市級繼教學習班。承擔安徽中醫藥高?!吨嗅t兒科學》及《西醫兒科學》教學。參與全國中醫藥高職高?!段麽t兒科學》第2、3、4版及高等衛生職業教育臨床醫學專業“十四五”創新教材《兒科學》第2版編寫。近五年來先后主持完成國家級科研1項,省級科研3項,市級及校級科研8項,發表專業論文40余篇,參與教材編寫7人次,有力地推動了學科發展
兒科全體成員堅持“以人為本,病兒至上,醫術精湛,至微至細”為理念,愿以精湛的技術和高尚的醫德醫風,竭誠為廣大患兒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
兒科特色療法
中醫適宜技術的特點為“簡、便、效、廉”,也是中醫的精髓所在
1.三九貼三伏貼
中醫主張未病先防,我科門診針對兒童特點,開展“冬病夏治三伏貼、冬病冬防三九貼”治療預防小兒反復呼吸道感染,鼻炎,氣管炎,哮喘發作,連續貼敷三年以上,大多能夠明顯減輕癥狀,減少發病率。
2.咳喘貼(風寒貼、風熱貼)
將中藥按比例調和貼敷于體表穴位,一方面可由局部的皮膚直接吸收,直入血絡、經脈輸布全身以發揮其藥理作用,另一方面通過藥物對腧穴的刺激,激發經絡系統的功能,起到糾正臟腑陰陽氣血,扶正祛邪的作用。主治咳嗽、氣喘、痰多等證
3.敷胸散
肺炎屬于中醫“肺炎喘嗽"范疇,臨床一般以輸液或口服治療為主,但目前仍存在兒童服藥困難,出院后肺部羅音不易消失等預后不良的現象。將中藥按一定比例調和平攤在敷料上,外敷于前胸或后背聽診聞及濕羅音明顯處或胸片顯示有片影處。功效通腑瀉熱,利濕下痰,主治肺炎喘嗽之咳喘、痰多、肺部濕羅音吸收不理想等。
4.敷臍療法(消導貼、泄瀉貼)
將藥物制成適宜的劑型敷于臍部,使藥性循經直達病灶,以達到調節陰陽,扶正祛邪,健運脾陽,和胃理腸之效。適用于上腹不適、疼痛、腹脹、呃逆、惡心、嘔吐、排便不暢、便秘、腹瀉、排氣增多等癥狀的患兒。
5.退熱外敷方
適應癥:輔助治療小兒發熱性疾病
優點:在降低體溫的同時又起到抗炎抗病毒的作用
6. 中藥涂擦(金黃膏)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止痛。用于腮腺炎、瘡毒紅腫疼痛、癰疽發背,丹毒及無名腫毒等。
7.中藥足浴
外感發熱屬于中醫“感冒”范疇。足浴療法的機理是借藥液的溫熱刺激皮膚經絡,引起皮膚血管的擴張,促進發汗和體溫中樞的再調節。治療小兒外感發熱,不僅退熱迅速,且對緩解小兒鼻塞、流涕、咽喉紅腫疼痛有良好效果。
8.中藥灌腸
根據中醫“上病下取”“肺與大腸相表里”等理論,采用中藥保留灌腸可使藥力循經上達肺衛而奏逐邪退熱之功。應用方便,克服了小兒服藥困難,發揮了中醫藥治療急癥的優勢。對于熱性疾病,如外感發熱、食積發熱等均有良好的退熱效果。
9.中藥擦浴
中醫將發熱分為內傷發熱及外感發熱,外感發熱多由感冒及流行性感冒所致。反復擦洗全身皮膚或頸部兩側、腋窩、腹股溝、肘窩等處,以皮膚發紅為度。不僅能退熱,而且還能消除高熱帶來的頭痛,全身肌肉關節酸痛等,比酒精擦浴效果更好,可以避免因酒精浴后發冷、皮膚過敏等的副作用。
10. 中藥外洗包 藥洗包以中醫基本理論為依據,臟腑學
說為指導。采用溫熱法(即選擇一定的溫度)使藥物透過皮膚、穴位等直接進入經絡、血脈,分布全身,通過物理效應與藥理效應發揮治療作用。具有簡、便、廉、驗之特點。與內治法相比,具有“殊途同歸,異曲同工”之妙,對“不肯服藥之人,不能服藥之癥”,尤其對兒童,更能顯示出其治療之獨特,故有“良丁(高明的醫生)不廢外治”之說。主要為退熱外洗包、小兒祛濕透疹包、小兒祛濕止癢包、新生兒退黃外洗包。
11.刮痧療法 刮痧是以中醫經絡腧穴理論為指導,通過刮痧特制器具和手法, 蘸取一定介質,在體表進行反復刮動,磨砂,使皮膚出現紅色或暗紅色出血點等變化。具有開泄腠理、驅痰化濁、急救復蘇之功效適應癥:感冒、中暑及食物中毒等疾病
12.捏脊治療
通過捏脊療法,可以疏通經絡,達到調整臟腑、增強體質、加強全身氣血運行的作用。在現代醫學的研究中認為捏脊療法可以刺激人體的植物神經干和神經節,通過復雜的神經體液因素,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并整體地、雙向地調節內臟活動,從而防治多種疾病如胃腸疾病。
主治胃腸疾病(積滯、厭食),肺系疾?。庖吖δ艿拖?、反復感冒、咳嗽)。
13.震蕩排痰
PTJQ-8000系列全胸多頻震蕩排痰機是一種醫療器械,主要功能是排除胸腔及氣道內痰液,改善肺部呼吸功能。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機器排痰法
14.中藥熱奄包
又稱中藥熱敷法,是熱熨療法的一種。熱奄包以粗鹽為介質。將加熱好的熱奄包置于身體的患病部位或身體的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通過奄包的熱蒸汽使局部的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利用其溫熱達到溫經通絡、調和氣血,祛濕驅寒為目的的一種外治方法。中藥熱奄包穴位敷貼可通過不同藥物和穴位的組合,快速緩解急癥、痛癥
15.磁熱療法
磁熱療法是一種局部額紅外線輻射,一般是與外敷藥物配合使用,能夠幫助外敷藥物更容易的透過皮膚,吸收更迅速,藥物的利用濃度更高,并且在熱力的滲透作用下,能更好的起到改善循環及活血化瘀、消炎的作用。
16.脈沖理療
結合中醫傳統的“內病外治”理論,將經過特殊調制的中藥經中頻電流作用于人體的特定穴位,通過皮膚經毛細血管吸收進入體循環產生藥效,發揮治療作用,被譽為第三大給藥途徑。一些兒童常見病如肺炎、腹瀉、厭食、遺尿、咳喘等,都可以通過這種方法達到治療效果。
17.兒童膏方
1)補肺強體膏 適應癥:經常感冒、咳嗽,或有哮喘、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道免疫力低下的兒童;
2)醒脾開胃膏 適應癥:厭食、身體消瘦、發育遲緩、面色萎黃、貧血頭暈、大便溏稀的兒童。
18.中藥香囊
1)復方蘭芷防感香囊:應用純中藥制作成中藥香囊,散發淡淡中草藥香氣,利于預防幼兒冬春季節流感,增強抵抗力,美觀又便于攜帶。
2)驅蟲避穢香囊:預防蚊蟲叮咬。